Lisa LU ( Link )
Ms. Lisa Lu has worked in film, television and stage,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in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including Hong Kong and Taiwan). Her versatility of styles includes modern drama, Chinese opera and Southern Kun Qu. Presently, she is a member of the Foreign Language Film Award Executive committee for the Oscar and a member of the HFPA for the Golden Globe awards.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actress and producer, Ms. Lu, has starred in many films, including JOY LUCK CLUB (1993), THE LAST EMPEROR (1987), EMPRESS DOWAGER (1975) and THE MOUNTAIN ROAD (1960). She has won 3 Golden Horse Awards (Taiwan's equivalent of the Oscar) as best actress for THE ARCH (1970), THE EMPRESS DOWAGER (1975), and best supporting actress for THE 14 AMAZONS (1972).
As an active stage performer, Ms. Lu performed in A DREAM LIKE A DREAM (2005) in TaiPei, THE JOY LUCK CLUB (1999) in San Francisco and has collaborated with the Hong Kong Repertory Company in productions of DELING & CIXI, PEONY PAVILLION a Southern Kun Qu and TWICE A BRIDE a Chinese Opera. In 1992, Ms. Lu won the Magnolia Award (China's equivalent of the Tony Award) for PLAZA SUITE (1992).
In 1999, Ms. Lu received a “Lifetime Achievement for the Arts” award for Most Outstanding Asian Artist by the Lincoln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and the Chinese-American Arts Council. And in 2000, she received 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ulture of Peace Award.
英文名:Lisa Lu
籍贯:广东中山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27年1月19日
得奖记录:
第九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1971)
第十一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 (1973)
第十二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1975)
演艺经历:
《红衣少女》的女主角罗燕因为在美国获得了电影专业的硕士学位,并成功监制、主演了《庭院里的女人》一片,而成为第一位在好莱坞独立做监制的中国人。而在 她之外,另有一位早就扬名好莱坞的中国女演员,她不仅和好莱坞著名的影星詹姆斯.史都华和马龙.白兰度有过同台表演,还是至今为止第一位担任奥斯卡评委的 华裔电影人,她就是卢燕。
卢燕原名卢萍香,卢燕香。祖藉广东中山县,1927年出生于北京,成长于上海。卢燕的母亲是京剧演员李桂芬,很小的时候她就曾跟随义父著名京剧演员梅 兰芳学京剧。1945年从上海裨文女子中学毕业后,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同年又转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1947 年,卢燕移居美国檀香山,在夏威夷大学攻读财务管理,兼修戏剧与演讲。在檀香山时,她曾做过会计、化验员、播音员等多种工作。1956年开始,卢燕转而移 居洛杉矶,并进入加利福尼亚州巴沙甸那戏剧学院表演系深造。
1958年,卢燕从巴沙甸那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毕业时演出的话剧《八月茶室》大获成功,从此开始在好莱坞的银幕上亮相。初登银幕,卢燕女士便得到奥 斯卡金像奖大导演弗兰克·保塞尼奇的赏识,邀请她主演了《飞虎娇娃》一片。1960年,好莱坞筹拍一部以中国抗战为背景的影片《山路》,在世界范围内征选 女主角。卢燕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赢得了这个角色。她因与詹姆斯•史都华合演《山路》一片而名噪海内外,成为美国着名华裔影星。初出茅庐的卢燕虽然在影片 的拍摄过程中,也曾极力向编导们讲述自己对戏的看法与理解,但因为当时华人演员在好莱坞的地位低微,因此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影片虽然不算成功,但卢燕却因 此名声大震。之后她又在《独眼龙》中与另外一位奥斯卡影帝马龙.白兰度有过合作演出,这在当时对于一位华人演员是相当荣耀的一件事了。
在卢燕的身上,沉淀着中西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国内时,她师从梅兰芳学过京戏。此外,她在昆曲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曾经接受过著名的昆剧大师俞振飞的 悉心指导。加之在美国的多年学习,使得东西方的文化在她的身上融会贯通。这么优秀的华裔演员自然不会被华语世界的电影人所忽视,1967年,她应唐书璇导 演的邀请回香港主演了《董夫人》。影片中她饰演一位徘徊在贞节牌坊与忠贞爱情之间寡妇董夫人,她在影片中出色表演为她赢得了台湾第九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奖。1972年,她又应香港邵氏总经理邵逸夫及名导演李翰祥的邀请前往香港拍摄了邵氏名片《十四女英豪》和《倾城倾国》,《十四女英豪》为她赢得了台湾第 十一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而《倾城倾国》为她赢得了继《董夫人》之后的台湾第二个金马奖影后的头衔。
上面提到的那些影片,现在想看到不太容易了,而卢燕从80年代至今主演的一些影片,却更为观众所熟悉。在邵氏的《倾城倾国》卢燕便是凭借主演慈禧太后 一角而夺得金马影后,之后她又曾有过演慈禧太后的经历,那是在1986年美国投资拍摄的《末代皇帝》中,该片也是1987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1989年 回大陆,在谢晋导演的影片《最后的贵族》中扮演角色。1993年,在王颖执导的讨论海外华裔家庭伦理观念的影片《喜福会》中,卢燕也同样奉献了精彩的演 出。她在《瀛台泣血》中再度出演慈禧并夺得了“亚洲电影奖"。
除了在银幕上演戏之外,身在海外的卢燕一直没有忘记对中西方文化交流做些贡献。1980年,她曾将京剧《拾玉镯》、《武家坡》、《打渔杀家》、《汾河 湾》和《蝴蝶梦》译成英文,并在美国出版《京剧选译》一书;1985年,又将美国著名戏剧剧本《洋麻将》译成中文,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公演。她在美国成立 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影视公司,并曾前后三次进入西藏,拍摄介绍西藏自然风光、风土民情、文化艺术、宗教习俗及解放后西藏人民生活的大型系列电视片,因此获 得了纽约第二十八届国际电影电视节铜牌奖。
卢燕加入好莱坞的电影工会已经40多年了,美国优秀影视作品《音乐之声》、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在中国的引进都是由卢燕学长牵綫搭桥的。她还应美 国国务院之聘,担任“美国之音"的特约记者,专门报道中美文化交流活动。1988年,她作爲唯一的东方人出任美国奥斯卡奖评委,又接受了洛杉矶市长颁发的 美籍亚太裔“杰出表演艺术奖"。前不久,巴莎迪纳影艺学院向她颁赠年度“杰出妇女奖",以表彰她在促进东西方电影交流方面所做的贡献。2000年,卢燕荣 获联合国协会(UNA)“国际和平文化奖"。
卢燕应母校上海交通大学邀请担任了媒体与设计学院顾问,不遗余力地帮助交大实施一个庞大的计划。她非常希望母校能够建立起一个数码电影制作中心,掌握 电脑特技制作的最新技术,培养一批能跟得上电影科技发展潮流的电影从业人员。在电影技术上,中国要与世界并驾齐驱,这是她作为一个电影人的梦想和愿望。卢 燕赠送了大批宝贵的电影资料给交大媒体设计学院,学院爲此成立了美国电影研究中心,由她担任中心主任。卢燕学长还多次向母校上海交大捐献资金用于学科及校 园建设,并设立“卢燕奖学金",出资选送媒体设计学院的优秀学生赴美国深造。卢燕学长以她的学识、成就、贡献和德望,成爲海内外交大人的骄傲和榜样。
作品年表: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The Aunt's Postmodern Life(2006)
美人依旧/Beauty Remains(2004)
滴血的秘密 / Bloody Secret(香港 2000)
我爱麻烦/I Love Trouble(1994)
诱僧 / Temptation Of A Monk(香港 1993)
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1993)
叛逆大师刘海粟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Painting Master Liu Haisu(1993)
钟鸣寒山寺/Zhong ming han shan shi(1991)
关东女侠/The Heroine in Northeast(1989)
最后的贵族/The Last Aristocrats(1989)
你爱我吗/Ni ai wo ma(1989)
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1987)
大班/TaiPan(1986)
哈麦特/Hammett(1982)
圣徒杰克/Saint Jack(1979)
魔种/Demon Seed(1977)
永恒的爱/(大陆 1977)
瀛台泣血/The Last Tempest(1976)
星语/(香港 1976)
倾国倾城 / Empress Dowager,The(香港 1975)
倾国倾城/Xi tai hou(1975)
Terror in the Wax Museum(1973)
十四女英豪 / 14 Amazones, The(香港 1972)
董夫人/The Arch(香港 1970)我与上海交大 --卢燕
我曾在交大读书,那是一个很不寻常的时期。
当时抗战已经胜利,交通大学从重庆复员上海。因为敌伪时期徐汇校园遭到很大的破坏,所以我们进校时校舍破烂不堪,没有专门的男女宿舍;图书馆是空的, 没有书。学生就住在老图书馆一楼,不分房间,在整个大厅里一排排地放着单层床铺,日常喝水要到外面打进来。后来有了宿舍,先是双层床铺,后变为单层的。
那时虽然物质条件很差,但学生受实业救国思想的鼓励和熏陶,士气很高,读书都很用功,校园学风很好。学校非常重视国文、英文。那时交大的理工科是最好 的,管理系分铁道管理、实业管理、财务管理。我念的是财务管理。学校老师对教育十分真诚,其教书态度是有问必答,非常尽职,也非常欢迎学生下课后去找他 们。他们生活很艰苦,就住在右后面的平房里。印象比较深的老师有教统计学的王教授(具体名字记不得了),穿着一件长衫。还有教英文的杨老师,他英语非常流 利,后来听说他到美国去深造,就失去了联系。
当时课外活动比较活跃。有唱诗班,有话剧团。话剧团一年公演两次。我参加过话剧团《雷雨》的演出,饰演四凤,很轰动。当时学校里没有年龄老的人,就从 外面请了一位资深演员来饰演鲁妈。该剧由景淼导演,他后来到台湾去了。合作的一些演员很多是工程系的。记得有位同学叫张树人,他饰演鲁大海。其个性与剧中 人差不多,非常粗犷。排练《雷雨》时,学校正在闹学潮。一帮学生自己开火车去南京请愿,我们都吓坏了,觉得这样做太危险了,因为他们不是火车站工作人员, 不了解道路情况,很容易出事故的。张参加了,我觉得张很有魄力,但胆子太大,太鲁莽了。1947年我若不是离开学校的话,还会参加《原野》的演出,饰演金 子。可惜我离开了。
交大学生不仅理工科很好,文学修养也很高。他们很能写文章,而且读的古书很多。他们喜欢艺术,能在舞台上表演。当时大礼堂演出所用的灯光、布景,都是化学系同学自己弄的。他们能够学以致用,很了不起。演出时,观看的人很多。
在交大读书时,我是工读生,必须自己养活自己。除了有兴趣演戏外,学校其他活动我都没时间参加,不能与同学们一起享受学生生活。我在外面兼职,翻译影 剧。那时一天有三场戏,两点半、六点半、九点半各一场,三名翻译各翻译一场。一般我要求翻译九点半一场,但有时前两场也会去。当时的电影是英语版的,观众 中没有多少人懂英文,也没有剧本。我事先看一遍电影,放电影时,银幕出现英文字幕,我就在幕后将这些当场翻译成中文,让观众听到中文对白。我翻译时尽可能 融入角色中,有感情地说话。男的模仿男的说话,女的模仿女的说话,生气是生气,甜蜜是甜蜜,这好比是我一个人的独角戏。慢慢地,观众对我的翻译留下较为深 刻的印象,称赞我翻译得好,看电影时点名要看“卢小姐”翻译的那一场。
从学校出来后,我就到上海大光明戏园做“译意风”小姐,将英语片的对白翻译成国语,这是我第一份职业。1947年,我随母亲到檀香山投亲。
我对表演艺术的爱好和追求是受父母的熏陶,从幼小时候就开始的。
我出生于中国北京,祖上系广东省香山(今中山)县的望族,军校出身,曾出任外交官,后改行经商,平时爱好京剧。1929年,他与曾为 “坤伶鬚生”的京剧名角李桂芬结为伉俪。生下我一个独生女,被视为掌上明珠。母亲虽婚后即告别戏坛,但父母对京剧的热爱,并未有丝毫减退,常带着我一起去 戏园看戏。耳濡目染,我自幼也迷恋上了京剧,母亲当然成了我的第一位老师。抗日战争时期,父亲归了道山,母亲带我离京奔沪,寄居于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家 中。母亲与梅夫人福芝芳交情笃深,梅氏之女梅葆玥师从母亲,于是,梅氏夫妇认我为干女儿。这样,我学京剧就有了更加得天独厚的条件与环境,不时能得到梅兰 芳、王幼卿等名师的指点。
当我只有14岁左右时,就在上海第一次登台演出《虹霓关》。可惜因嗓音不够响亮,中气不足,在唱长腔的时候只好缩短唱腔,演出未获成功。
虽然我一向喜欢艺术,但家里希望我将来做银行家。因为我叔叔、伯伯都在银行界,他们觉得我算术很好,人很诚实,很靠得住,非常适合做银行家。而交大有 最好的财务管理,来交大读书可以受好的教育。于是就给我规划了发展的路线。1947年我随母亲到美国后,读的还是这一专业,同时我在夏威夷大学兼修戏剧与 演讲。我在专业领域做得很好。我在美国夏威夷QueenHospital (皇后医院)从事财务工作,一开始做cashier (出纳员),后升为auditress (女查账员)。院长对我很欣赏,因为我做事很负责任,脑子又快,不一定要用计算机的。于是院长又把我升为Budget controller (预算主管),整个医院的预算我不签名是不行的。但我不喜欢这种工作,与数字打交道太枯燥,我最终还是改行从事演艺工作了。
1956年,我又移居美国洛杉矶,入加利福尼亚著名的巴沙甸那戏剧学院表演系深造。毕业时因演《八月荣室》一剧获得异常成功,被校长推荐到好莱坞,从此开始了银幕生涯。可以说,我的演艺历程,是从交大起步的。
(卢燕为上海交大1945级校友)
oculos de sol Ray Ban lobos em uma cena. Ele não é um filme de terror. Alguma idéia?. Óculos códigos promocionais EUA segurança aos oculos rayban clientes as melhores ofertas em uma Óculos Oakley jawbone ampla gama de óculos de proteção que cumpram as normas federais sobre requisitos de desempenho. Ambas oculos Ray Ban as lentes e armações de Ray Ban preços óculos de segurança EUA eyewear cumprir o impacto oculos de sol Ray Ban básico e requisitos Oakley oculos holbrook de alto impacto, como ditado por seus respectivos critérios de teste sobre as normas de segurança. ÿþ Além disso, todos os vidros EUA produtos de óculos de segurança com lentes de policarbonato tem 99,9% de proteção UVA e UVB, para ÿþ os oakley jawbone olhos de seus portadores não são apenas protegido de lesões Sudden Impact, mas contra os raios ultravioleta, bem .. Oakley jawbone
ReplyDelete